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一岁宝宝突然不吃饭可能由生理性厌食、辅食添加不当、口腔不适、消化不良、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检查口腔健康、改善饮食结构、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干预。
一岁宝宝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能出现阶段性食欲波动。长牙期牙龈肿痛、活动量减少或情绪变化均可导致暂时性拒食。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强迫进食,可尝试更换食物性状如将糊状改为软颗粒,提供手指食物激发进食兴趣。若伴随流涎增多或频繁啃咬物品,可给予牙胶缓解不适。
过早引入重口味食物或频繁更换辅食种类可能影响宝宝食欲。家长需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添加原则,每3-5天引入一种新食材。避免使用调味品,控制水果摄入量以防影响正餐。记录饮食日志有助于排查过敏源,如出现皮疹或腹泻应暂停可疑食物。
鹅口疮、疱疹性龈口炎等口腔疾病常导致进食疼痛。检查宝宝口腔黏膜是否有白膜、溃疡或红肿,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排查乳头真菌感染。轻度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疱疹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颗粒,同时改用凉流质饮食减少刺激。
过度喂养或食物不易消化可能引发腹胀、便秘。观察宝宝是否有排便困难、哭闹蹬腿表现,触摸腹部是否膨隆。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适当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暂时减少高淀粉、高纤维食物摄入,选择米油、焦米汤等易消化食物。
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尿路感染等疾病早期常表现为食欲骤降。测量体温排除发热,注意有无抓耳、咳嗽或排尿哭闹。病毒性感冒可配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细菌感染需医生评估后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患病期间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优先保证液体摄入。
家长应每日记录宝宝进食量、精神状态及二便情况,持续拒食超过24小时或伴随嗜睡、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从少量米汤开始逐步过渡,避免短时间内增加过多新食材。保持规律作息与适量户外活动有助于食欲恢复,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排除贫血等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