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阳光型抑郁

2.33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阳光型抑郁是指患者在社交场合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但内心却持续存在抑郁情绪的心理状态,属于隐匿性抑郁症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有遗传因素、性格特质、社会压力、创伤经历、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可能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同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2、性格特质

过度追求完美或习惯性取悦他人的人格易发,常伴有自我价值感低下和情感压抑。建议通过正念训练改善情绪觉察能力,可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等药物调节情绪,但需警惕药物依赖风险。

3、社会压力

长期面临职场竞争或家庭责任高压者多见,典型表现为白天强撑精力、夜间情绪崩溃。此类情况需优先调整工作节奏,结合盐酸舍曲林分散片等药物缓解焦虑,同时建议每周保持3次以上有氧运动。

4、创伤经历

童年虐待或重大丧失事件可能导致情感表达障碍,患者会刻意用开朗掩饰痛苦。心理治疗中可尝试暴露疗法,配合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改善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需联用哌甲酯缓释片。

5、神经递质失衡

大脑前额叶皮层多巴胺分泌异常是生理基础,常伴随睡眠障碍和食欲改变。经颅磁刺激治疗可能有效,药物可选择氢溴酸伏硫西汀片,严重病例需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并建立情绪日记记录真实感受,每日保证30分钟日光照射有助于调节生物节律。社交活动中不必强迫自己维持完美形象,可设定每周2-3次独处时间释放压力。若持续两周出现晨重暮轻、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应尽快至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因掩饰症状延误治疗时机。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但需注意抗抑郁药物与葡萄柚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