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进行结核菌素皮试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反应,但通常无全身症状。结核菌素皮试结果需结合接种史和临床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反应类型有假阳性反应、弱阳性反应、强阳性反应、无反应、异常反应。
卡介苗接种后可能导致假阳性反应,表现为皮试部位出现5-9毫米的红肿硬结。这种反应源于卡介苗与结核菌素存在交叉抗原性,属于免疫记忆反应而非现症感染。建议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和接触史评估,若不存在结核病高危因素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硬结直径在5-10毫米之间可能提示弱阳性,常见于卡介苗接种后1-3年内。此时需排查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接种失败,可复查T-SPOT.TB等特异性检测。婴幼儿出现该反应时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搔抓注射部位。
硬结直径超过15毫米或伴随水疱坏死时提示强阳性,可能与活动性结核感染相关。此类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需完善痰涂片检查和胸部CT。临床常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
皮试部位无硬结可能反映免疫应答缺失,常见于HIV感染者或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建议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补充检测,免疫功能正常者需评估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新生儿期接种者若持续无反应,家长需告知医生补种事宜。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局部溃疡或淋巴结炎,与机体对卡介苗抗原过度敏感有关。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淋巴结肿大超过3厘米时需用链霉素注射液干预。出现高热等全身反应应立即就医。
进行结核菌素皮试后72小时内应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摩擦皮肤。出现直径超过20毫米硬结或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呼吸科就诊。日常注意营养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家长应记录儿童皮试反应变化情况,就医时提供完整疫苗接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