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手术后出现尿意但尿不出来,可通过导尿、热敷、药物辅助、膀胱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麻醉影响、尿道痉挛、膀胱无力、术后疼痛、心理紧张等原因引起。
急性尿潴留时需紧急导尿,留置导尿管帮助排空膀胱。导尿能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导致肌肉损伤,适用于麻醉未消退或前列腺术后患者。操作需严格无菌,导尿管留置时间根据病情调整,通常术后1-3天可尝试拔管。
下腹部热敷有助于放松尿道括约肌,缓解痉挛性排尿困难。将40℃左右热毛巾敷于耻骨上方,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该方法对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后的排尿障碍效果较好,但需避开手术切口部位。
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尿道平滑肌,或注射新斯的明促进膀胱收缩。存在感染时需联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药物使用需排除禁忌证,如低血压患者慎用α受体阻滞剂,青光眼患者禁用胆碱酯酶抑制剂。
拔管后采用定时排尿法重建排尿反射,每2-3小时尝试排尿一次,配合流水声刺激条件反射。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收缩肛门括约肌5秒后放松,每日重复进行10-15组。训练期间记录排尿日记评估改善情况。
术后焦虑会加重排尿障碍,通过呼吸放松训练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家属应避免催促排尿造成压力,可采用冥想音乐分散注意力。严重者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矫正对排尿功能的错误认知。
术后排尿困难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温水。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利尿刺激性饮品。恢复期可食用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薏仁用量。若48小时仍无法自主排尿或出现发热、血尿,须立即返院检查排除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卧床期间定时改变体位,防止尿路受压。术后随访中应重点关注残余尿量变化,必要时进行尿流动力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