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颈椎怕冷可能由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肌肉劳损、颈椎退行性变、风寒侵袭、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理疗、改善姿势、药物治疗、防寒保暖、内分泌调节等方式缓解。
长期低头或保持固定姿势会导致颈部血管受压,血流速度减慢,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怕冷感。建议每小时活动颈部5分钟,配合热毛巾敷贴促进血液循环。若伴随手部麻木,需警惕颈椎病可能。
颈部肌肉持续紧张会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对温度变化敏感。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者,表现为颈肩部僵硬酸痛。可通过红外线照射缓解,或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洛索洛芬钠贴剂等外用抗炎药物。
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可能压迫交感神经,引发血管收缩异常。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确诊需进行颈椎MRI检查,可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颈复康颗粒等药物,配合颈椎牵引治疗。
中医认为颈项部为诸阳经交汇处,外感风寒易导致营卫失调。表现为遇冷加重、得热减轻的特点。建议佩戴围巾保暖,饮用生姜红糖水,必要时使用伤湿止痛膏外用驱寒。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表现为全身怕冷且颈部症状明显。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确诊后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复查TSH水平。
日常应注意避免空调冷风直吹颈部,睡眠时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冬季可佩戴羊绒围巾保暖。建议进行游泳、羽毛球等仰头运动增强颈部肌肉力量,饮食上适当增加羊肉、桂圆等温补食物。若怕冷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到骨科或内分泌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