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引发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败血症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该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恶化。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导致肠壁水肿或淋巴结肿大压迫肠管,引发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治疗需禁食并胃肠减压,严重时需手术解除梗阻。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感染药物,配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炎症持续进展可能造成肠壁缺血坏死,导致肠穿孔。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及发热。需紧急行剖腹探查术修补穿孔,术后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穿孔后6-12小时内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
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会引发细菌性腹膜炎,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及发热。治疗需腹腔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常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需监测生命体征并维持循环稳定。
病原体入血可引起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等全身炎症反应。血培养阳性确诊后需静脉输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加环素等强效抗生素。同时需处理原发感染灶,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炎症局限化可能形成腹腔脓肿,表现为持续发热及局部压痛。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是首选治疗,配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多发脓肿或引流无效者需手术清创,术后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愈合。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应卧床休息,发病初期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蒸蛋等。日常注意手卫生及饮食清洁,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患者家长应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及尿量变化,避免擅自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