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肝硬化。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代谢障碍,部分类型可能影响肝脏功能,长期未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糖原累积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能干扰肝脏正常代谢过程。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苯丙氨酸蓄积,长期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肝豆状核变性因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肝脏沉积,逐渐造成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糖原累积症患者肝脏糖原分解异常,糖原堆积可导致肝肿大和肝功能损害。
酪氨酸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相对少见的遗传代谢病也可能损害肝脏。酪氨酸血症患者酪氨酸代谢异常,毒性代谢产物积累可造成急性肝损伤。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肝脏合成的α1-抗胰蛋白酶异常,异常蛋白在肝细胞内蓄积可能导致慢性肝病。
对于确诊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日常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避免摄入可能加重代谢负担的食物。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肝脏超声、弹性成像等检查评估肝脏状况。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