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淋巴结炎是怎么引起的

9017次浏览

李竹林 副主任医师

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腹部淋巴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腹部淋巴结炎通常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部包块等症状,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抗结核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引起腹部淋巴结炎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阑尾炎、肠炎、胆囊炎等腹腔内感染有关。致病菌通过淋巴管扩散至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伴发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同时处理原发感染灶。

2、病毒感染

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多表现为轻度腹痛伴低热,淋巴结质地较软且有压痛。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多数病例具有自限性。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腹腔结核可引发结核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回盲部淋巴结。结核杆菌感染导致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形成冷脓肿。患者可能出现长期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CT可见钙化淋巴结。治疗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疗程通常需要6-9个月。

4、免疫系统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起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淋巴结慢性炎症,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伴原发病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可使用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变化。

5、恶性肿瘤转移

胃癌、结肠癌等腹部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区域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质地坚硬、活动度差,可能融合成团。患者多有体重下降、贫血等消耗性表现,肿瘤标志物检测异常。确诊需依靠淋巴结活检,治疗以肿瘤根治手术为主,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辅以化疗或放疗。

腹部淋巴结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腹痛。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发热期间应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按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疗程。定期复查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观察淋巴结变化情况。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包块迅速增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