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早期脉管炎的症状主要有间歇性跛行、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麻木或刺痛感、脉搏减弱或消失。脉管炎通常由血管炎症、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血管狭窄或闭塞,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间歇性跛行是早期脉管炎的典型表现,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肌肉疼痛、酸胀或无力感,休息后可缓解。症状与肢体缺血相关,因运动时肌肉耗氧量增加而狭窄血管无法满足需求。常见于下肢动脉受累,需与腰椎疾病鉴别。若跛行距离逐渐缩短提示病情进展。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触摸时可感知明显温差。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足部或手指末端发凉,环境温度变化时症状加重。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可量化温差,温差超过2℃具有临床意义。需注意保暖但避免直接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缺血部位皮肤可呈现苍白或发绀,抬高肢体时苍白加重,下垂时转为暗红色。颜色变化与微循环灌注不足及血液淤滞有关。部分患者伴随皮肤干燥、脱屑等营养障碍表现。需观察颜色变化的动态特征,持续发绀提示侧支循环代偿不足。
末梢神经缺血可引起感觉异常,表现为蚁走感、针刺感或袜套样麻木。症状多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发展,夜间可能加重影响睡眠。需排查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鉴别。避免搔抓或外伤导致皮肤破溃。
动脉搏动减弱是血管狭窄的直接体征,常见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或桡动脉。通过双侧对比触诊可发现差异,血管超声能明确狭窄部位。完全闭塞时脉搏消失,可能伴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禁止在缺血肢体进行动脉穿刺等有创操作。
早期脉管炎患者需戒烟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每日检查四肢皮肤完整性,穿着宽松鞋袜避免摩擦。适度进行伯格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如抬高-下垂肢体训练。饮食以低脂高纤维为主,限制钠盐摄入。出现静息痛或溃疡需立即血管外科就诊,避免延误血运重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