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器质性抑郁障碍是指由脑部疾病、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等明确器质性因素直接导致的抑郁综合征,需与原发性抑郁症鉴别诊断。
器质性抑郁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抑郁症状与器质性病因存在明确因果关系。常见诱因包括脑血管病变、脑外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等药物也可能诱发。患者除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典型抑郁表现外,往往伴随原发疾病的特异性症状,如认知功能下降、运动迟缓或内分泌紊乱。
诊断需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脑部CT或MRI可发现脑血管病变或占位性病变,甲状腺功能检测能识别甲减相关抑郁,血药浓度分析有助于判断药物诱发因素。治疗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干预,如调控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致病药物方案,同时联合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片、米氮平片等改善情绪症状。心理治疗需根据患者认知功能状况调整干预强度。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酒精等神经毒性物质摄入。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波动与躯体症状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合并慢性疾病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病,抑郁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倾向时应及时寻求精神科专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