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尿道下裂术后感染的症状主要有尿道口红肿、异常分泌物、排尿疼痛、发热以及伤口渗液。尿道下裂手术是矫正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常见手术,术后感染可能与伤口护理不当、细菌侵入等因素有关。
术后感染可能导致尿道口及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现象,触摸时有明显压痛感。红肿通常伴随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能影响排尿功能。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刺激局部组织,导致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道口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感染后尿道口可能出现黄色、绿色或带血性的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可能伴有异味。这种症状表明局部存在细菌繁殖和炎症反应,分泌物量会随着感染程度加重而增加。家长需保持患儿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分泌物积聚引发更严重感染。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碘伏溶液进行局部消毒,必要时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
感染可引起尿道黏膜水肿和炎症,导致患儿排尿时出现灼热感或刺痛感。疼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可能使患儿抗拒排尿。这种情况可能进一步导致尿潴留等并发症。家长应鼓励患儿多饮水稀释尿液,减轻排尿不适。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同时配合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感染。
术后感染可能引起全身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通常超过38摄氏度。发热表明感染可能已从局部扩散,需要及时干预控制。患儿可能同时出现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家长需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血常规等检查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静脉抗生素进行强化治疗。
感染可能导致手术切口处出现浑浊渗液,渗液可能混有脓液或血液。伤口周围皮肤可能出现发红、肿胀,甚至出现缝线松动或裂开。这种情况提示伤口愈合不良,需要专业处理。家长切勿自行处理伤口,应保持敷料清洁并及时复诊。医生可能进行伤口清创,并开具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药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
尿道下裂术后应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尿液污染伤口。家长需按医嘱定期为患儿更换敷料,使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会阴区域。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骑跨动作,防止伤口裂开。饮食上应保证足够水分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促进伤口愈合。如发现任何感染迹象,应立即联系手术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