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中药,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中药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缓解症状和改善肠道微环境发挥作用,常用药物包括补脾益肠丸、肠炎宁片、固本益肠片、香连丸、参苓白术散等。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配伍或长期服用。
补脾益肠丸由黄芪、党参、白术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涩肠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型炎症性肠病。该药能改善腹泻、腹痛症状,调节肠道蠕动功能。使用期间需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孕妇及实热证患者禁用。可能出现轻度胃部不适,需监测肝功能。
肠炎宁片含地锦草、金毛耳草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作用,对湿热型炎症性肠病伴黏液便效果较好。可缓解腹胀、里急后重感,但脾胃虚寒者慎用。与西药联用时需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药效。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大便次数增多。
固本益肠片主要含党参、山药、补骨脂等,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患者,表现为五更泻、畏寒肢冷等症状。该药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复发概率。服用期间需注意保暖,避免与寒凉中药同用。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无糖剂型。
香连丸由黄连、木香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功效,针对湿热蕴结型腹痛腹泻效果显著。现代研究显示其可抑制肠道炎症反应。脾胃虚弱者应减量使用,可能出现口苦、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不建议与益生菌制剂同时服用。
参苓白术散含人参、茯苓、白术等,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炎症性肠病,能改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该药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但感冒发热期间应停用。服药期间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与萝卜、浓茶同食。需注意过敏体质者慎用。
炎症性肠病患者服用中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肠镜和炎症指标,配合低脂低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疗效。急性发作期或出现便血、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中药不能替代必要的西医治疗。建议记录用药反应和症状变化,便于医生调整方案。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夏季避免贪凉饮冷,维持情绪稳定对疾病控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