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怀孕期间查出脂肪肝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度运动、定期监测、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脂肪肝可能与激素变化、营养过剩、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比例。选择鱼类、豆制品、西蓝花等低脂食材,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妊娠期每日热量摄入应控制在1800-2200千卡,碳水化合物占比不超过50%。
在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每日30分钟散步、孕妇瑜伽或游泳。运动时心率不超过静息心率+30次/分,避免跳跃和仰卧动作。建议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每周累计运动时间150分钟,可分多次完成。
每4周复查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通过超声监测脂肪肝程度变化。记录每日饮食和体重变化,孕期总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1-16公斤范围内。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禁用他汀类降脂药。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通过正念减压疗法缓解焦虑情绪,参加孕妇心理健康课程。与营养师共同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建立治疗信心。家属应协助记录症状变化,避免孕妇过度关注疾病。
妊娠期脂肪肝管理需产科与肝病科联合诊疗,避免自行服用保健品。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左侧卧位改善肝脏血流。分娩后6周需复查肝功能,母乳喂养有助于脂肪肝恢复。出现胎动减少、持续呕吐等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