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脸上爱出油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饮食不当、皮肤护理不当、痤疮等因素有关。
部分人群皮脂腺分泌功能天生较为旺盛,这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为油性皮肤,子女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较高。此类情况通常从青春期开始显现,伴随毛孔粗大、皮肤油腻发亮等表现。日常需选择控油型洁面产品,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强碱性清洁剂刺激皮肤。
雄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常见于青春期、月经周期、妊娠期或压力过大时。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此现象,常伴随痤疮、体毛增多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调节激素药物,或采用红蓝光治疗改善皮脂分泌。
长期摄入高糖、高脂及乳制品可能促进皮脂合成。甜食会升高血糖指数,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分泌;油炸食品含过多饱和脂肪酸;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可能激活皮脂腺细胞。建议减少奶茶、蛋糕、炸鸡等食物摄入,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过度清洁或使用厚重护肤品会破坏皮肤屏障,反而刺激代偿性出油。频繁去角质、热水洗脸会剥离皮脂膜,导致皮肤分泌更多油脂补偿。应选用氨基酸类洁面乳,避免含矿油、羊毛脂等封闭成分的护肤品可选择含烟酰胺、锌离子的控油产品。
痤疮患者的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导致油脂排出受阻形成微粉刺,常表现为T区油腻伴发炎性丘疹。可能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异维A酸软胶囊、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阿达帕林凝胶等药物。光动力治疗有助于抑制皮脂腺活性。
建议每日用温水洁面两次,避免用手频繁擦拭面部。外出时使用防晒霜防止紫外线刺激皮脂氧化。每周可敷1-2次含水杨酸或黏土的清洁面膜,但需避开眼周敏感区域。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调节皮脂代谢,压力大时可尝试冥想或瑜伽缓解。若伴随红肿痘痘、脱屑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