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技巧主要包括精准定位注射点、控制进针角度与深度、缓慢推注药物、确认麻醉效果、避免血管损伤等。该麻醉方式常用于上颌磨牙区手术,需由专业口腔医生操作。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点通常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尖部黏膜转折处,距离龈缘约10毫米。操作时可让患者半张口,用口镜牵拉颊部软组织,在颧牙槽嵴后方触及凹陷区域作为参考。定位偏差可能导致麻醉失败或损伤周围组织。
针头应与上颌牙弓呈45度角,向上、内、后方向进针约20-25毫米,抵达上颌结节后缘。进针过浅可能无法阻滞神经,过深则可能刺入翼腭窝。建议使用25-30毫米长的针头,进针时保持骨面接触感。
抵达目标位置后需回抽确认无血液回流,以每分钟1毫升的速度缓慢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1.5-2毫升。快速注射可能导致药物扩散不均或局部血肿。注射过程中需持续观察患者反应。
注射后3-5分钟测试同侧上颌磨牙、牙周组织及颊侧牙龈的痛觉消失情况。若出现部分区域未麻醉,可能需补充浸润麻醉。完全阻滞表现为患侧上唇、颊部黏膜及磨牙区的感觉减退。
该区域邻近上牙槽后动脉及翼静脉丛,操作时需保持针头与骨面接触,避免反复穿刺。若出现血肿应立即压迫止血,术后24小时内冷敷。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慎用此麻醉方式。
实施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前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排除麻醉禁忌证。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使用一次性麻醉器械。术后建议患者2小时内避免咀嚼硬物,观察有无异常出血或持续麻木。若出现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异常表现,需警惕麻醉药物误入眶下裂的可能,应及时就医处理。日常口腔治疗中,该技术需经专业培训后规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