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可通过早期活动、腹部按摩、饮食调整、药物辅助、物理疗法等方式促进肠道通气。术后肠麻痹是常见并发症,及时恢复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粘连和感染。
术后6-8小时可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24小时后根据耐受情况尝试下床站立或缓步行走。适度活动能刺激肠系膜神经反射,促进肠壁肌肉节律性收缩。需避免突然起身或剧烈运动,防止切口牵拉疼痛。若出现头晕、冷汗等低血压症状应立即平卧。
沿结肠走向顺时针环形按摩脐周,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按摩力度以患者能耐受的轻微压迫感为宜,避开手术切口区域。配合腹式呼吸可增强效果,吸气时放松腹部,呼气时缓慢加压。此法通过机械刺激促进肠管蠕动波传导。
肛门排气前禁食固体食物,可少量饮用温开水或米汤。通气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优先选择藕粉、萝卜汤等产气少的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易发酵食品。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咀嚼充分以减少肠道负担。术后3天内控制每日热量在1000-1500千卡。
遵医嘱使用四磨汤口服液促进胃肠动力,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平衡。严重腹胀者可短期应用甘油灌肠剂软化大便。禁用强效泻药以免引发肠痉挛。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等促胃肠动力药时需监测锥体外系反应。
采用红外线照射腹部15-20分钟每日两次,灯距30-40厘米以皮肤微红为度。低频脉冲电刺激通过体表电极作用于足三里穴位,每次20分钟。热盐袋敷于脐部时温度不超过50℃,防止烫伤。这些方法通过热效应和神经反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术后需每日记录排气排便情况,若72小时未通气伴持续腹胀呕吐需排除机械性肠梗阻。恢复期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帮助神经功能恢复。两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增加腹压动作,切口愈合后可通过腹肌锻炼增强肠道蠕动功能。出现发热、切口渗液等异常应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