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血小板显著减少等指标可能提示癌细胞活动,但需结合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进一步检查确诊。血常规并非癌症诊断金标准,但异常结果可能反映血液系统肿瘤或转移癌影响。
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可能由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引起,这类疾病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紊乱,产生大量未成熟白细胞。同时可能伴随中性粒细胞比例失衡,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异常增多。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且补铁治疗无效时,需警惕消化道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慢性失血或造血抑制情况。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且伴随巨大血小板出现,可能与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相关。
部分实体肿瘤转移至骨髓时,可能同时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减少。癌症患者化疗期间,血常规可监测骨髓抑制程度,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可能提示早期骨髓异常增生。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偶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排除霍奇金淋巴瘤。
建议发现血常规指标持续异常时,及时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专科检查。40岁以上人群可结合胃肠镜、胸部CT等肿瘤筛查。日常注意观察皮肤瘀斑、异常出血、持续低热等报警症状,避免自行解读检查结果,所有疑似肿瘤的指标都需由血液科或肿瘤科医生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