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脚踝软骨损伤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脚踝软骨损伤可能与外伤、慢性劳损、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脚踝软骨损伤后需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负重行走。急性期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踝关节,减少软骨面摩擦。损伤后1-2周内建议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日常行走时可使用拐杖分担体重,选择硬底鞋提供支撑。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冰敷,每次15分钟缓解肿胀。恢复期采用超声波促进软骨修复,脉冲电磁场刺激细胞增殖。关节活动度训练需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包括踝泵运动、抗阻弹力带练习。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压力,每周3次。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促进软骨修复。急性肿胀期可短期服用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镇痛,禁止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合并骨质疏松需配合碳酸钙D3片。
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玻璃酸钠注射液润滑关节,每周1次连续5周。严重炎症反应可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滑膜炎。富血小板血浆注射需抽取自体血液制备,促进软骨再生。所有注射治疗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术刺激骨髓干细胞分化,适用于局限性软骨缺损。大面积损伤需采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分两次手术完成。晚期骨关节炎可选择踝关节融合术消除疼痛,但会丧失活动功能。术后需配合持续被动活动训练防止粘连。
脚踝软骨损伤恢复期间应保持理想体重,减少爬楼梯、跳跃等动作。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深海鱼、西蓝花等抗炎食物。康复训练后出现关节发热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查MRI,避免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日常可佩戴护踝预防再次损伤,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