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颌面矫正主要通过调整颌骨与牙齿的位置关系改善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其作用包括纠正错颌畸形、恢复咀嚼效率及优化面部轮廓。颌面矫正涉及生物力学原理与骨改建过程,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正畸或正颌手术等干预方式。
颌面矫正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持续外力引导牙槽骨与颌骨发生适应性改建。牙齿移动依赖牙周膜内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动态平衡,矫治器产生的机械力可刺激受压侧骨吸收、牵张侧骨沉积,从而实现牙齿三维方向位移。对于骨性错颌,正颌手术通过截骨重新定位颌骨,配合术前术后正畸达到稳定咬合。该过程需精确计算力值方向,避免牙根吸收等并发症。常见作用包括解除反颌导致的咀嚼困难,改善开颌引发的发音障碍,调整下颌后缩伴随的气道狭窄。功能性矫正器还可干预儿童颌骨发育异常,如通过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生长。成人骨性畸形需结合正颌手术与固定矫治,术后稳定性依赖于精确的咬合设计。
颌面矫正后需维持口腔清洁避免托槽周围脱矿,使用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术后早期选择流食减轻颌骨负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内固定移位。长期保持阶段应按时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定期复查评估咬合稳定性。日常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避免过硬食物造成矫治器脱落。出现托槽松动或钢丝刮嘴应及时复诊调整,正颌手术者需监测神经感觉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