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启刚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40岁女性脚后跟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骨质疏松、外伤等因素有关。足底筋膜炎通常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疼痛,跟骨骨刺可能伴随局部压痛,跟腱炎多与运动损伤相关,骨质疏松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外伤则有明确受伤史。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导致的炎症,常见于长期站立、肥胖或穿鞋不当人群。典型症状为晨起下床第一步剧痛,活动后减轻但久站复发。治疗需减少负重活动,使用足弓支撑垫,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洛索洛芬钠贴剂等外用抗炎药物,严重者需接受冲击波治疗。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质增生,多继发于足底筋膜长期牵拉刺激。疼痛集中于足跟底面,按压有尖锐痛感。X线检查可确诊,急性期需冰敷缓解,慢性期建议穿戴缓冲鞋垫,可配合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口服消炎药,顽固性疼痛需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跟腱炎因跟腱过度使用或突然增加运动量导致,疼痛位于足跟后方,晨起僵硬且上楼梯时加重。需停止跑跳运动,采用跟腱拉伸训练,急性期可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敷,口服美洛昔康片缓解炎症,合并跟腱滑囊炎时可能需要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
40岁以上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引发骨质疏松,跟骨作为承重骨易出现微骨折疼痛。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配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抑制骨吸收,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鲑降钙素注射液,日常需增加日照和负重运动。
足跟部直接撞击或跌落伤可能导致跟骨挫伤、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瘀斑和负重困难。轻微损伤需石膏固定4-6周,严重移位骨折要手术复位,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配合跌打万花油外涂促进恢复,康复期需逐步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
40岁女性出现脚后跟疼痛应选择透气缓震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夜间痛醒需及时就诊骨科,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等全身性疾病可能,绝经后女性建议每年检测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