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宝宝走路容易摔倒可能与平衡能力发育不完善、下肢力量不足、感觉统合失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脑性瘫痪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加强平衡训练、补充营养、康复治疗等方式改善。
婴幼儿阶段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仍在发育中,走路时身体协调性较差。表现为行走不稳、易碰撞障碍物。家长可通过扶走练习、跨越软垫等游戏帮助宝宝建立平衡感,避免在光滑或不平整地面活动。
腿部肌肉力量薄弱会影响步态稳定性,常见于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表现为行走时膝盖弯曲过度、步幅小。建议家长引导宝宝进行蹲起、踢球等下肢锻炼,每天累计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触觉、视觉与前庭觉信息整合异常可能导致运动协调障碍。宝宝可能伴随对高低判断不准、害怕上下楼梯。可进行平衡木训练、蹦床跳跃等感统训练,严重者需专业康复师指导。
长期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骨质软化,出现O型腿、X型腿等骨骼变形。可能伴随夜间哭闹、多汗等症状。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滴剂400IU,多晒太阳,必要时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辅助治疗。
非进行性脑损伤可能导致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表现为剪刀步态、足尖着地等。需通过神经发育疗法改善,如使用巴氯芬片缓解痉挛,配合踝足矫形器矫正步态。家长应定期带宝宝到儿科康复科评估。
家长需为宝宝选择防滑袜或学步鞋,清除活动区域障碍物。每日保证500毫升奶制品摄入,补充含钙丰富的豆腐、深绿色蔬菜。若摔倒频率显著高于同龄儿童或伴随语言发育迟缓,应及时到儿科神经内科就诊,排除神经系统疾病。避免过度保护限制宝宝活动,应鼓励在安全环境下自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