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中耳炎穿刺一般风险较低,但存在鼓膜损伤、感染等潜在并发症。中耳炎穿刺主要用于引流积液或缓解压力,需由耳鼻喉科医生评估后操作。
中耳炎穿刺在规范操作下安全性较高。医生会先进行耳内镜检查确认鼓膜状态,使用无菌器械在鼓膜前下方穿刺,该区域血管神经分布稀疏。穿刺后多数患者仅短暂疼痛,1-2天渗出液停止,鼓膜通常3-4周自行愈合。术后需避免耳道进水,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避免患儿抓挠耳朵,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炎症。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鼓膜愈合延迟或穿孔不闭合,与反复穿刺或中耳持续炎症有关。穿刺时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中耳继发感染,表现为耳痛加剧或脓性分泌物增多。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并发症。若术后出现眩晕、听力明显下降或持续发热,需警惕内耳损伤或颅内感染可能,应立即复诊。
中耳炎穿刺后应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防止气压变化影响鼓膜修复。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锌,有助于黏膜修复。若需重复穿刺或存在慢性中耳炎,可考虑鼓膜置管术等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