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开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开腹胃底折叠术、胸腔镜辅助手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的常用微创手术方式。该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疝入胸腔的胃部复位至腹腔,并使用补片加固食管裂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适用于大多数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患者,尤其是无明显食管缩短的患者。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常与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进行。手术通过将胃底部分折叠包裹食管下端,重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该术式能有效改善反流症状,适用于合并严重胃食管反流的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患者。
开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腹部切口直接暴露手术区域进行疝内容物复位和裂孔修补。该术式适用于腹腔镜手术困难的患者,如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导致腹腔粘连严重者。手术视野清晰,但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开腹胃底折叠术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原理相同,但通过开腹手术完成。适用于需要同时进行其他腹部手术的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患者,或腹腔镜手术技术受限的情况。手术效果确切,但术后疼痛较明显,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胸腔镜辅助手术适用于食管严重缩短的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患者。通过胸腔镜松解食管周围粘连,延长食管长度,再结合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完成疝修补。该术式能有效解决食管长度不足的问题,但手术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
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患者术后需注意饮食调理,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定期复查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评估手术效果。如出现吞咽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可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但需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