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尿崩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生活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尿崩症通常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其不敏感引起,表现为多尿、烦渴等症状。
轻度尿崩症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症状。每日饮水控制在2000-3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监测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夏季或高温环境需注意防暑降温,防止脱水加重。
去氨加压素片是中枢性尿崩症的首选药物,通过替代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该药能减少尿量,改善夜尿频繁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钠水平,防止低钠血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等。肾性尿崩症患者使用无效,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氢氯噻嗪片可用于肾性尿崩症辅助治疗,通过促进远端肾小管钠重吸收间接减少尿量。使用时需注意补钾,防止低钾血症。可能出现血糖升高、尿酸增高等副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治疗期间应监测电解质平衡,配合低盐饮食增强疗效。
吲哚美辛肠溶片适用于部分肾性尿崩症患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需餐后服用。长期使用需警惕肾功能损害,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继发于垂体肿瘤的中枢性尿崩症可考虑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术前需完善垂体功能评估,术后可能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手术风险包括脑脊液漏、尿崩症加重等。术后需密切监测尿量、电解质及垂体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尿崩症患者日常需保持水分平衡,随身携带饮用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复查尿渗透压和血电解质。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症状加重。若出现严重头痛、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警惕高钠血症危象。饮食以低盐、适量蛋白为主,可适量食用西瓜、梨等含水分丰富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