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并发症有哪些

4.62万次浏览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血性脑损伤、代谢性酸中毒等。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发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的危急状态。

1、急性肾损伤

低血容量性休克时肾脏血流灌注显著减少,可能导致肾小管坏死。患者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治疗需快速补液恢复血容量,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以及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持续低灌注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常见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功能异常和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可见呼吸困难、黄疸、腹胀等症状。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器官功能支持,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等抗炎药物,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克引发的微循环障碍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广泛微血栓形成和凝血因子消耗。患者表现为皮肤瘀斑、穿刺部位渗血,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和凝血时间延长。治疗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等止血药物。

4、缺血性脑损伤

脑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神经系统检查可见瞳孔反射迟钝和病理征阳性。治疗需维持脑灌注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并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脑保护剂。

5、代谢性酸中毒

组织缺氧导致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引发酸中毒。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降低和碱剩余负值增大。治疗需纠正休克病因,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

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突然体位改变。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为主,如鱼肉、蛋类和豆制品。定期监测血压、尿量和神志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休克后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