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儿童忧郁症可通过心理治疗、家庭干预、药物治疗、学校支持、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儿童忧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社交困难、神经生化异常等原因引起。
认知行为疗法是儿童忧郁症的首选心理干预方式,通过帮助患儿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减少情绪低落和自卑感。游戏治疗适用于低龄儿童,借助沙盘、绘画等非语言方式表达内心冲突。心理治疗需由专业儿童心理医师进行,每周1-2次,持续3个月以上可见明显效果。
家庭治疗着重改善亲子沟通模式,指导家长避免过度批评或情感忽视。建议家长建立规律的家庭作息,每天保留15分钟以上专注陪伴时间。家庭干预需配合心理治疗同步进行,父母需参加专门的教养技能培训课程。
对于中重度忧郁症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氟西汀口服溶液、舍曲林片、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药物治疗起效需2-4周,期间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肝功能。禁止自行调整剂量,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戒断反应。
教师应提供学业减压措施,如延长作业时限、允许课间休息。建议学校心理老师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帮助患儿重建同伴关系。需制定个体化教育计划,避免当众批评或过度关注其症状。
保证每天8-10小时睡眠,固定就寝时间有助于稳定情绪。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跳绳、游泳,能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需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避免高糖零食影响情绪波动。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情绪变化,记录每日行为表现,发现自伤倾向或持续两周以上的食欲改变、睡眠障碍应及时复诊。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节奏,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鼓励患儿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和社交活动,但不要强迫其表现快乐。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综合干预需持续6-12个月,过早中断可能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