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通常表现为药物控制效果差、血压波动大、伴随肾功能异常等特点。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高血压对常规降压药物反应较差,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仍难以达到理想血压水平。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肾动脉导致肾脏缺血,刺激肾素大量分泌,引起顽固性高血压。临床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避免肾功能恶化。
此类高血压常表现为血压剧烈波动,尤其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升高。这与肾动脉狭窄程度变化、体位改变等因素相关。患者可能突然出现血压骤升,伴随明显不适感。动态血压监测可发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甚至反跳升高。血压剧烈波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需密切监测。
长期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脏灌注不足,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能出现血肌酐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肾功能异常表现。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缺血性肾病,严重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对评估病情至关重要。
约半数肾动脉狭窄患者在上腹部或肋脊角区可闻及血管杂音,这是由于狭窄处血流湍流所致。杂音特点为高调、收缩期明显,可能延续至舒张期。但杂音缺如不能排除诊断,尤其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血管杂音的存在提示可能存在肾动脉狭窄,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确认。
肾动脉狭窄可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表现,伴随乏力、多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浆肾素活性增高、醛固酮水平升高。这种情况需要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鉴别,肾动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5克,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戒烟限酒对改善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遵医嘱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若出现血压控制不佳或肾功能恶化,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血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