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回盲部腺癌是指发生在回盲部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腺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回盲部腺癌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便血、肠梗阻、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肠镜、病理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
回盲部腺癌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遗传因素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慢性炎症刺激如克罗恩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局部黏膜发生癌变。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可能增加肠道负担,诱发癌变。
回盲部腺癌通常表现为腹痛、便血、肠梗阻、体重下降等症状。腹痛多为右下腹隐痛或钝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加重。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可能与肿瘤表面溃破出血有关。肠梗阻表现为腹胀、呕吐、排便困难等,由肿瘤阻塞肠腔导致。体重下降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
回盲部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肠镜、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肠镜可直接观察回盲部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标志物如CEA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回盲部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术方式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等,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化疗常用药物有奥沙利铂注射液、卡培他滨片、伊立替康注射液等。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用于晚期患者。
回盲部腺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中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需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提高生存质量。
回盲部腺癌患者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患者可遵医嘱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定期复查肠镜、肿瘤标志物等,监测病情变化。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出现腹痛加重、便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