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食管裂孔疝不做手术一般可以治好,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轻度食管裂孔疝可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控制症状;中重度或出现并发症时通常需要手术干预。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方式与疝囊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密切相关。对于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反流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感。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能改善胃排空,减少反流频率。同时需避免饱餐、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少夜间反流。超重患者减重5-10公斤可显著降低腹腔压力,部分患者通过上述综合管理可实现长期症状控制。
当出现顽固性食管炎、反复出血、疝囊嵌顿或巨大疝压迫心肺时,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手术是必要选择。长期胃酸反流导致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者也需手术干预。对于合并严重肺功能不全、凝血障碍等手术禁忌证患者,即使存在手术指征也需优先考虑保守治疗,此时加强抑酸治疗联合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咀嚼片是主要方案。
确诊食管裂孔疝后应定期进行胃镜监测,尤其伴有巴雷特食管改变时需每1-2年复查。日常避免巧克力、薄荷等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戒烟限酒可减少酸反流发作。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避免穿紧身衣物。若保守治疗3个月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吞咽疼痛、呕血等警示症状,应及时评估手术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