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中耳炎

7934次浏览

何海贤 主治医师

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中耳炎可通过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内流脓、发热等症状判断。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耳痛

中耳炎早期常表现为耳部剧烈疼痛,可能呈搏动性,尤其在夜间加重。儿童可能因无法表达而出现抓耳、哭闹不安。疼痛多由中耳腔内压力变化或炎症刺激神经引起。若伴随鼓膜穿孔,疼痛可能突然缓解。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

2、听力下降

由于中耳积液或鼓膜肿胀,患者可能出现传导性听力减退,感觉耳内堵塞或听声音遥远。部分患者会出现自听增强现象。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需通过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评估程度。渗出性中耳炎可尝试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积液排出。

3、耳闷胀感

咽鼓管阻塞时会产生耳内闷塞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压变化。患者可能频繁做吞咽或打哈欠动作试图缓解。过敏体质者易反复发作,可配合氯雷他定糖浆控制过敏反应。长期存在需排除鼻咽部病变,必要时行鼻内镜检查。

4、耳内流脓

鼓膜穿孔后可能出现黄色或带血丝的脓性分泌物,提示细菌感染。需用无菌棉签清理外耳道,避免堵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持续流脓并伴恶臭。急性发作期可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顽固病例需做脓液培养指导用药。

5、发热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随38℃以上高热,儿童可能出现惊厥。发热反映全身炎症反应,需监测体温变化。物理降温无效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颗粒,但需与抗生素联用。反复发热需排查乳突炎等并发症。

怀疑中耳炎时应避免自行掏耳或游泳,保持耳道干燥。哺乳期婴儿喂奶时抬高头部,成人擤鼻涕需单侧交替进行。急性期建议清淡饮食,增加维生素C摄入。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剧烈头痛、面瘫等表现,需立即就诊排除颅内并发症。慢性患者需定期复查听力,避免使用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