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早产儿输营养液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代谢紊乱、感染风险增加、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副作用。营养液输注是早产儿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但需严格监测相关不良反应。
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输注营养液可能引发腹胀、呕吐或腹泻。高渗透压营养液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为胃潴留量增加、肠鸣音减弱,需调整输注速度或改用低渗透压配方。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立即暂停输注并就医处理。
营养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电解质可能引起高血糖、低血糖或电解质失衡。早产儿肝脏代谢能力弱,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需定期监测血糖、血钠、血钾等指标,及时调整配方成分。长期输注含脂质的营养液还可能引发高脂血症。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会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率。营养液作为细菌培养基,操作不当易导致败血症。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暂停或白细胞升高,需严格无菌操作并定期更换导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念珠菌是常见致病菌,严重时需拔除导管并抗感染治疗。
长期肠外营养可能引发胆汁淤积综合征,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升高、肝酶异常。营养液中缺乏肠道刺激因素会导致胆囊收缩素分泌不足。需尽早过渡至肠内喂养,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排泄。严重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营养液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诱发皮疹、支气管痉挛等过敏症状。大豆油基脂肪乳剂与鱼油过敏相关,表现为面部水肿或荨麻疹。需立即停用致敏成分,改用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严重过敏时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
早产儿输注营养液期间应每日评估生长发育指标,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感染指标。建议采用渐进式喂养策略,尽早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时需保持输液管路通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出现嗜睡、呼吸急促或皮肤黄染等异常时,家长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