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皮肤暗淡无光发黑可能与遗传因素、紫外线暴露、内分泌失调、皮肤炎症反应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皮肤颜色变化通常表现为局部或整体色素沉着、角质层增厚、光泽度下降等症状。
部分人群因遗传基因影响,天生黑色素细胞活性较高,导致皮肤基底层的黑色素合成较多。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全身性肤色偏暗,且可能伴随家族成员有相似特征。日常可通过严格防晒、使用含维生素C精华等抗氧化护肤品帮助改善,但无法彻底改变遗传性肤色。
长期未防护的紫外线照射会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促使黑色素大量生成并沉积于表皮。此类皮肤发黑多伴有晒斑、毛孔粗大等问题。建议每日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配合物理遮挡措施。对于已形成的晒斑,可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或氨甲环酸注射液进行干预。
妊娠、口服避孕药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情况会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刺激黑素细胞分泌增加。特征为颧骨、额头等部位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斑块。需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内分泌,同时避免使用光敏性药物。
痤疮、湿疹等慢性皮肤炎症愈合后常遗留炎症后色素沉着,表现为片状灰褐色斑片。急性期应避免抓挠刺激,及时使用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色素沉着期可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积雪苷霜软膏,抑制黑色素转运并促进代谢。
长期缺乏维生素B12、叶酸或铁元素会导致贫血性面色晦暗,伴随口唇苍白、甲床发白等体征。需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严重者可遵医嘱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同时应排查是否存在慢性胃肠疾病导致的吸收障碍。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每日保证足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摄入,有助于抑制黑色素生成。外出时需做好物理与化学双重防晒,避免使用含汞等重金属的美白产品。若肤色改变伴随瘙痒、脱屑或其他不适,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伍德灯检查、皮肤镜检测等专业评估,排除黑变病等病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