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血栓形成伴随静脉壁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下肢浅静脉。主要表现有局部红肿热痛、条索状硬结、皮肤色素沉着等,可能由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避免久坐久站,抬高患肢促进回流,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血栓性静脉炎多与静脉内皮损伤相关,常见于静脉输液、外伤或静脉曲张患者。血液淤滞状态如长期卧床、妊娠期也易诱发,高凝状态包括肿瘤、口服避孕药等可促进血栓形成。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感染因素,表现为局部化脓性炎症反应。
急性期可见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硬结,伴明显压痛及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慢性期遗留褐色色素沉着或静脉曲张,严重者可出现溃疡。深静脉受累时可能出现下肢肿胀,但浅静脉炎较少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通过体格检查结合血管超声可明确血栓范围,血液检查关注D-二聚体水平。需与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鉴别,深静脉血栓需行静脉造影检查。对于反复发作或特殊部位静脉炎,建议排查肿瘤等潜在病因。
可遵医嘱使用肝素钠注射液抗凝,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消炎镇痛,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张力。合并感染时选用头孢呋辛酯片,慢性期可使用迈之灵片促进静脉回流。禁止自行按摩或热敷急性期病灶。
术后患者建议早期活动,长途旅行时穿戴医用弹力袜。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避免吸烟及雌激素类药物。日常可做踝泵运动促进循环,出现不明原因腿肿需排查深静脉血栓。
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应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穿过紧衣物压迫血管。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弹性,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预防血液黏稠。定期复查血管超声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静脉曲张患者可考虑硬化剂注射或激光闭合术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