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有关。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患者需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减少尼古丁对血管的损害。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肥胖加重下肢负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缺血症状。
药物治疗可改善下肢血流灌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扩血管药物如西洛他唑片、贝前列素钠片能够扩张外周动脉,增加下肢血流量。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血管介入治疗适用于中重度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段动脉,改善血流。支架植入术在血管成形术后置入金属支架,维持管腔通畅。斑块旋切术利用特殊装置切除硬化斑块,恢复血管内径。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存在再狭窄可能,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外科手术适用于长段闭塞或介入治疗失败者。动脉内膜剥脱术直接切除病变内膜和斑块,适用于局限性病变。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静脉搭桥,跨越闭塞段建立新通路。手术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后需密切观察移植血管通畅情况,预防血栓形成。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中医中药如丹参、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辅助改善微循环。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患肢,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干细胞移植尚处于研究阶段,可能促进血管新生。所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规范医疗。
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日常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受凉导致血管痉挛。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外伤和感染。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定期复查血管超声。出现静息痛、溃疡等严重缺血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合理膳食搭配适度运动,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