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肠胃炎止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热敷腹部、遵医嘱用药、静脉补液等方式缓解。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因素引起。
呕吐期间需暂停进食4-6小时,待症状缓解后少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呕吐停止12小时后可尝试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饮品。24小时后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等低脂低纤维饮食,分5-6次少量进食。
频繁呕吐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可口服补液盐散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每包用250ml温开水冲服,每次呕吐后补充50-100ml。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干等脱水症状,需增加补液量至每日1000-1500ml。
用40℃左右热水袋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能缓解胃肠痉挛,减轻恶心呕吐感。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婴幼儿及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该方法。
呕吐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或盐酸昂丹司琼片阻断呕吐反射。细菌感染需联用诺氟沙星胶囊等抗菌药物。切忌自行服用止吐药掩盖病情,尤其儿童孕妇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导。
出现严重脱水、意识模糊等状况时需急诊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住院患者可能需补充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进行血常规、大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
急性肠胃炎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清洁口腔。恢复期2周内避免辛辣、生冷及高脂食物,餐具需煮沸消毒。若呕吐物带血、持续发热超过38.5℃或脱水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食品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饭前便后规范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