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儿童发热38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适量饮水、调整饮食、观察症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处理。儿童发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反应、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儿童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有助于散热,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较为适宜。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若儿童出现寒战需停止擦拭并加盖薄被。
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需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可按每公斤体重50-80毫升计算,分6-8次饮用。观察儿童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粉。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苹果泥等,少量多餐。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可适量补充含维生素C的鲜榨果汁,但需稀释后饮用。若儿童食欲不振无须强迫进食,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
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同时观察有无皮疹、呕吐、嗜睡等伴随症状。注意儿童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哭闹、反应迟钝需及时就医。监测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应寻求医疗帮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考虑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严格按说明书体重剂量给药,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服药后体温未降或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家长应保持儿童衣着宽松,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发热期间限制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梨、西瓜等具有清热作用的水果。若儿童既往有热性惊厥史或合并基础疾病,体温达38摄氏度即需就医。退热后仍需观察2-3天,注意有无咳嗽、腹泻等新发症状。恢复期逐渐增加营养摄入,帮助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