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热性惊厥需与癫痫、脑膜炎、低钙血症、中毒性脑病、代谢性疾病等常见疾病相鉴别。热性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通常由发热诱发,表现为短暂性全身抽搐,但需排除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发作与发热无直接关联,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丧失或局灶性症状。典型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可见异常放电,而热性惊厥患儿发作间期脑电图多正常。若患儿有癫痫家族史或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需考虑癫痫可能。临床常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左乙拉西坦片、奥卡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脑膜炎患儿除发热外,常伴有剧烈头痛、颈项强直、喷射性呕吐等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蛋白增高、糖降低等异常表现。细菌性脑膜炎需及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则以对症支持为主。
低钙血症多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表现为无热性惊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血清钙检测可明确诊断,常低于2.0mmol/L。急性发作期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长期治疗需补充维生素D滴剂和碳酸钙D3颗粒。
中毒性脑病可由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或代谢紊乱引起,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患儿多有明确毒物接触史或代谢性疾病史,血液毒物筛查及血氨检测有助于诊断。治疗需清除毒物并使用相应解毒剂,如纳洛酮注射液用于阿片类药物中毒。
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等可导致反复惊厥发作,多伴有发育迟缓、特殊体味等表现。血尿代谢筛查、基因检测可确诊。治疗需严格饮食控制并补充特殊配方奶粉,如无苯丙氨酸配方粉。
家长发现儿童惊厥发作时应保持冷静,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及表现。热性惊厥患儿退热后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嗜睡、反复呕吐或再次抽搐应及时就医。日常应注意预防感染,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诱发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