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是否严重需根据出血量、速度和病因综合判断,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黑便,大量呕血或便血则可能危及生命。消化道出血主要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因素有关。
出血量较少时,患者可能仅出现乏力、头晕等轻度贫血症状,粪便呈柏油样黑便,这种情况通过禁食、抑酸治疗和补液通常可控制。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慢性渗血,经规范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和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黏膜糜烂,停药后配合黏膜保护剂治疗多能缓解。
当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时,患者可呕出鲜红色血液或排出暗红色血便,伴随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肝硬化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较高,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或三腔二囊管压迫。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常需手术切除病灶,晚期肿瘤合并大出血预后较差。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症等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原发病控制困难时出血易反复发作。
出现呕血、便血等症状应立即禁食并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禁食或流质饮食,恢复期避免粗糙、辛辣食物。长期服用抗凝药或止痛药者应定期监测胃肠功能,肝硬化患者需预防门脉高压并发症。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尤其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长期腹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