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小孩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发热、耳道流脓等表现。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小孩中耳炎早期常表现为突发性耳痛,婴幼儿可能通过抓耳、哭闹或摇头表达不适。疼痛在平躺或夜间可能加重,因体位改变导致中耳压力变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疼痛更为剧烈,可能伴随搏动性跳痛。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对耳部的触碰反应,避免自行掏耳加重损伤。
中耳积液会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孩子可能表现为对呼唤反应迟钝、要求调高电视音量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渗出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多为渐进性,容易被忽视。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家长需定期检查孩子对轻声指令的应答能力。
咽鼓管阻塞时孩子可能主诉耳朵发闷、有闭塞感,类似乘飞机时的耳压不适。婴幼儿可能频繁拍打头部或揉搓耳廓。这种症状在感冒或鼻窦炎期间尤为明显,因鼻腔分泌物倒流导致中耳通气障碍。家长可鼓励孩子多做吞咽动作帮助缓解。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常伴随38-39℃发热,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发热多出现在耳痛后24-48小时,与中耳腔内炎症反应相关。若体温持续超过3天或超过40℃,提示可能存在乳突炎等并发症,家长需立即就医。
鼓膜穿孔后可见黄白色脓液从外耳道流出,此时耳痛反而减轻。脓液可能带有血丝或异味,干燥后形成痂皮。家长发现流脓时应用干净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口,禁止向耳道深处插入物品,避免继发外耳道感染。
建议家长保持孩子鼻腔通畅,哺乳期婴儿喂奶时抬高头部,避免呛奶引发中耳感染。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疼痛。恢复期避免游泳或乘坐飞机,定期复查听力。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或颈部僵硬,需警惕颅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