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痔疮出血和直肠癌便血在出血颜色、伴随症状、发病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痔疮出血多为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常伴随肛门疼痛、瘙痒、脱垂等症状;直肠癌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混有黏液脓血,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痔疮出血通常由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导致,血液因未经过肠道氧化而保持鲜红色,出血量少时仅表现为厕纸染血,量大时可呈喷射状,但血液与粪便不相混合。患者常有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诱因,肛门指检可触及柔软团块,肠镜检查无异常。直肠癌便血源于肿瘤表面溃破或浸润血管,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而颜色变深,常与粪便混合或带有坏死组织,可能伴随里急后重、大便变细等肠梗阻表现。肿瘤标记物检测或肠镜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痔疮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温水坐浴、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或太宁栓等缓解,严重者需行硬化剂注射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直肠癌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配合放化疗,早期发现预后较好。若出现持续便血、贫血或排便习惯显著改变,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日常需保持高纤维饮食和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及辛辣刺激食物。痔疮患者可每日进行提肛运动,直肠癌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和肿瘤标记物。两类疾病症状虽有重叠,但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手段可有效鉴别,切勿自行判断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