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病速度、症状表现及病理特征。急性胆囊炎起病急骤,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发热;慢性胆囊炎病程迁延,以反复隐痛、消化不良为主。两者在病因、治疗及预后上均有差异。
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管突然梗阻引发,起病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剧烈疼痛,多因胆结石嵌顿或细菌感染导致。慢性胆囊炎则因长期胆囊刺激或反复轻微炎症积累形成,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部分患者由急性胆囊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
急性胆囊炎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右上腹绞痛伴向右肩放射、恶心呕吐、体温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墨菲征阳性。慢性胆囊炎症状较轻微,表现为餐后右上腹闷胀、嗳气、脂肪餐不耐受,偶有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
急性胆囊炎病理可见胆囊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者可发生化脓或坏疽。慢性胆囊炎则表现为胆囊壁纤维化增厚、黏膜萎缩,可能合并胆囊缩小或胆囊壁钙化,胆囊功能逐渐丧失。
超声检查中急性胆囊炎显示胆囊增大、壁增厚超过3毫米、周围积液。慢性胆囊炎超声可见胆囊萎缩、壁毛糙,常伴有胆结石影,胆囊收缩功能试验显示排空障碍。
急性胆囊炎需禁食、静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急诊胆囊切除术。慢性胆囊炎以饮食调节为主,低脂饮食配合利胆药物,反复发作或合并结石者建议择期手术,常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两类胆囊炎患者均需避免高脂饮食,急性期应严格禁食并就医。慢性患者可规律进食少量多餐,适当补充维生素K预防凝血障碍。术后患者需逐步适应脂肪消化,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胆囊状态,出现持续疼痛或黄疸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