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HP++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未出现萎缩性改变,同时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活动性较强的情况。该病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修复胃黏膜,常用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HP++的主要原因,细菌定植于胃黏膜后释放毒素破坏胃黏膜屏障。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口臭等症状。根除治疗需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如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黏膜损伤。患者常表现为烧心、反酸,尤其在夜间或空腹时加重。抑制胃酸分泌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或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片。同时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胃黏膜屏障受损后防御能力降低,易受胃酸和消化酶侵蚀。可能出现餐后上腹饱胀、恶心等症状。修复黏膜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日常需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长期进食过热、过冷、腌制或辛辣食物可能加重胃黏膜炎症。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
长期精神紧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酸分泌和黏膜血流。患者可能伴随睡眠障碍、焦虑等表现。除药物治疗外,可通过适度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活动HP++患者需注意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禁烟酒。饮食应定时定量,选择低脂低纤维食物如鸡蛋羹、嫩豆腐。症状缓解后仍需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防止复发。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帮助保护胃黏膜,但避免空腹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