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消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5.74万次浏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胃不消化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进食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可能导致胃排空延迟。胃不消化常表现为餐后饱胀、嗳气,长期可能诱发慢性胃炎。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避免糯米、油炸食品,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健胃消食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促胃肠动力药物。

2、胃肠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或作息紊乱可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典型症状包括早饱、上腹隐痛,但胃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可通过规律进食、腹部热敷缓解,焦虑明显者可遵医嘱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

3、胃炎

胃黏膜炎症会降低胃酸分泌和消化酶活性。患者可能出现恶心、胃区钝痛,部分伴反酸。需避免饮酒和浓茶,急性期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保护胃黏膜药物,合并出血时需及时就医。

4、胃溃疡

胃酸侵蚀黏膜下层会导致溃疡形成,进食后疼痛加剧是特征性表现。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需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等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同时须排除胃癌可能。

5、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菌感染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引发顽固性腹胀和口臭。标准治疗方案为铋剂四联疗法,包含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日常应注意细嚼慢咽,每餐七分饱,餐后适度散步促进消化。避免空腹食用菠萝、山楂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呕血、黑便、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需立即进行胃镜检查。慢性胃病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冬季注意胃部保暖,戒烟限酒有助于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