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糖尿病早期通常由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调整饮食结构是糖尿病早期的基础治疗措施,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克以上,可通过食用西蓝花、豆类等实现。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保持规律作息和戒烟限酒对血糖控制有协同作用。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能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建议配备便携式血糖仪,建立血糖监测日记记录饮食、运动和血糖值变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处于6.5%-7%的早期患者,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多饮多尿症状时应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当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时,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肠溶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能改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阿卡波糖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切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品种。
中医认为糖尿病早期属"消渴"范畴,可采用益气养阴治法。玉泉丸能生津止渴,消渴丸有助于改善阴虚燥热症状。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周进行2次艾灸调理。中药代茶饮如枸杞麦冬茶、葛根山楂茶可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但须与西药间隔2小时服用。
确诊早期糖尿病易产生焦虑情绪,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疾病应对方式。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学习疾病管理知识,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分享控糖经验。培养正念减压、冥想等放松技巧,每天练习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共同参与饮食管理和运动计划制定。
糖尿病早期患者需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餐搭配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久坐不动,每1小时起身活动。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并发症筛查。出现明显口干、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对疾病控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