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鼻子老是流鼻涕可能与过敏性鼻炎、感冒、鼻窦炎、慢性鼻炎、鼻息肉等因素有关。流鼻涕是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后分泌过多黏液的表现,可通过抗过敏治疗、抗感染治疗、鼻腔冲洗等方式缓解。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产生的免疫反应,常伴随鼻痒、打喷嚏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控制症状。日常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
病毒性感冒可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引发清水样鼻涕,可能伴有咽痛、低热。治疗以对症为主,如连花清瘟胶囊、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冒清热颗粒等药物。建议多饮水,保证休息,通常1-2周可自愈。
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会出现黄绿色脓涕,伴随头痛、嗅觉减退。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急性期可配合鼻腔负压置换治疗,慢性反复发作者需评估手术指征。
长期粉尘刺激或反复感冒可能发展为慢性单纯性鼻炎,表现为交替性鼻塞、黏白涕。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通窍鼻炎片、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缓解症状。戒烟酒、戴口罩可减少黏膜刺激。
鼻息肉增生会阻塞鼻腔通道,导致持续性流涕伴嗅觉丧失。较小息肉可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片控制生长,较大息肉需行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长期流鼻涕患者应注意保持鼻腔湿润,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1-2次,避免用力擤鼻。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防寒,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出现血性分泌物、面部胀痛等表现,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完善鼻内镜或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