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多动症一般是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通过观察行为表现、注意力测试、心理评估、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方式辨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脑损伤、神经递质异常、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在课堂或家庭中常出现无法安静坐立、频繁打断他人说话、难以遵守规则等行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其活动量和冲动性明显增高,且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家长可通过记录孩子在不同场合的行为表现,帮助医生判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
标准化注意力测试能客观评估患儿专注力水平,常用工具包括持续性操作测试和划消测验。测试结果显示患儿在选择性注意、分配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方面存在缺陷,错误率和遗漏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这类测试需由专业心理医师操作,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解读。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教师评定量表等工具,从多个维度评估孩子的行为问题。评估内容包括注意力持续时间、任务完成能力、社交互动表现等。心理评估能区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正常活泼好动的界限,同时排除焦虑障碍、学习障碍等共患病。
医生会检查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听力障碍、癫痫等器质性疾病。部分患儿可能伴有精细动作协调性差、平衡能力不足等轻微神经系统软体征。体格检查有助于鉴别继发性多动症状,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部分患儿脑电图显示前额叶皮质激活不足或慢波活动增多,反映执行功能相关的神经生理异常。但脑电图异常并非诊断必需条件,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该检查主要用于排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对典型病例的诊断价值有限。
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时,应避免简单归因为调皮或管教不当。建议建立规律作息,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采用正向行为强化策略。日常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配合行为治疗。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