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高怎么办要怎么降

3.45万次浏览

刘晗 副主任医师

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黄疸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光照、药物治疗、蓝光治疗、换血治疗等方式改善。黄疸高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遗传代谢缺陷、感染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的婴儿需按需哺乳。成人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新生儿黄疸期间母亲应暂停进食可能加重黄疸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

2、增加光照

自然光照射能帮助分解皮肤中的胆红素,建议每天在早晚阳光温和时段进行10-15分钟日光浴。新生儿进行光照治疗时需保护眼睛和生殖器,注意监测体温防止脱水。成人轻度黄疸可通过适度日晒辅助退黄。

3、药物治疗

苯巴比妥片可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茵栀黄口服液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可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加重肝脏损伤。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

4、蓝光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采用425-475nm波长的蓝光照射,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尿液排出。治疗时需佩戴眼罩保护视网膜,每2小时翻身并监测胆红素水平。严重溶血患儿可能需要连续照射24-48小时。

5、换血治疗

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或出现胆红素脑病征兆时,需立即进行双倍量换血治疗。该方法能快速清除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和致敏红细胞,适用于重症溶血性黄疸。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电解质平衡。

黄疸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新生儿需每日监测皮肤黄染范围变化,哺乳母亲注意饮食清淡。出现精神萎靡、拒奶、肌张力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长期黄疸患者需排查肝胆系统疾病,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