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坐车耳朵疼可能与气压变化、耳咽管功能障碍、中耳炎、鼻窦炎或晕动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呼吸、咀嚼口香糖、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车辆行驶时海拔或速度变化可能导致耳内外气压失衡,尤其通过隧道或盘山公路时更明显。耳膜受压力刺激会产生胀痛感,通常伴随轻微耳鸣。可通过打哈欠、吞咽动作或捏鼻鼓气帮助平衡压力,儿童可引导吮吸奶嘴缓解。
耳咽管负责调节中耳压力,当存在感冒或过敏时,黏膜肿胀会导致管道堵塞。此时耳内负压可能引发疼痛,甚至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建议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减轻充血,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
急性中耳炎患者乘车时气压变化会加剧耳痛,多伴随耳闷、听力下降。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炎,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乘车前应避免耳道进水。
鼻窦与中耳通过咽鼓管连通,鼻窦炎症可能蔓延至耳部。乘车时鼻塞加重会影响压力调节,出现双侧耳朵刺痛。可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配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炎症反应。
前庭功能敏感者易因车辆颠簸产生晕车反应,可能伴随耳部压迫感。这与内耳平衡器官过度刺激有关,建议乘车前1小时服用茶苯海明片,选择车辆前排座位减少晃动刺激。
乘车过程中出现耳痛可尝试频繁做吞咽动作,使用降噪耳机减少气压变化影响。有鼻炎或感冒症状者建议提前使用鼻喷剂,避免在车上看手机或阅读。若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随耳流脓、眩晕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排除鼓膜穿孔等严重情况。日常注意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高铁前可咨询医生使用预防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