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

7653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提高记忆力可通过规律作息、科学饮食、认知训练、情绪管理和适度运动等方式实现。记忆力减退可能与年龄增长、睡眠不足、营养缺乏、慢性疾病或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1、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7-9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睡眠时大脑会整合信息,长期熬夜或睡眠碎片化会抑制海马体功能。建议固定就寝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午休控制在20-30分钟。对于倒班工作者,需通过遮光窗帘、白噪音等方式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

2、科学饮食

适量摄入富含磷脂酰胆碱的鸡蛋、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抗氧化物质的蓝莓等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可增加核桃、南瓜子等坚果类零食,每日饮水保持1500-2000毫升。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波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3、认知训练

通过双重任务训练如边散步边计算、学习新语言或乐器等增强神经可塑性。推荐使用记忆宫殿法、联想记忆法等技巧,每日进行15分钟正念冥想。阿尔茨海默病高危人群可进行专业的认知功能筛查和干预训练。

4、情绪管理

慢性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损伤海马体神经元。可通过深呼吸练习、社交活动、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症患者伴随记忆力下降时,需遵医嘱使用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5、适度运动

每周3-5次30分钟有氧运动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推荐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结合太极拳等协调性训练。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前需进行专业评估,避免运动强度过大诱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建立记忆提醒系统如便签、电子日历等辅助工具,定期进行血压、血脂等基础健康监测。避免长期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等神经毒性物质。当出现持续性的记忆障碍伴随定向力下降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进行头颅MRI、认知量表等专业评估。保持终身学习习惯和社会参与度,有助于构建认知储备延缓记忆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