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眼底发黄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常见原因有长期熬夜、过量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黄疸、老年性黄斑变性、药物副作用等。眼底发黄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长期熬夜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良,代谢废物堆积,引起眼底暂时性发黄。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眼干、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用眼,适当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症状持续,需排除病理性因素。
短期内大量食用胡萝卜、南瓜、柑橘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可能导致皮肤和眼底暂时性黄染。这种生理性黄染不伴随巩膜黄染,停止摄入相关食物后2-4周可自行消退。日常需注意膳食均衡,避免单一食物过量摄入。
肝胆疾病引起的黄疸可导致眼底黄染,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胆管结石等疾病。患者通常伴随皮肤黄染、尿液深黄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茵栀黄颗粒、熊去氧胆酸片等药物,同时配合低脂饮食。急性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能导致黄斑区色素异常,表现为眼底黄白色沉积。患者多伴有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可遵医嘱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进行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叶黄素补充剂辅助治疗。
长期服用米诺环素胶囊、氯丙嗪片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色素沉着,导致眼底黄染。这种情况通常停药后逐渐缓解。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眼底情况,避免同时使用肝毒性药物。
日常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强光刺激,每用眼40分钟应远眺休息。饮食上可适量增加蓝莓、菠菜等富含花青素和叶黄素的食物。中老年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若眼底发黄持续加重或伴随视力下降,应及时到眼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眼底照相、OCT或肝功能检查明确病因。